三大視角解讀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19-10-19 11:20
作者:漢鑫科技辦公室
來源: 漢鑫科技
眼下,煙臺正面臨著被列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和獲批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重大機遇。如何在新的“風口”搶占先機、先行一步,以制度創新再領改革風氣之先,對正處在轉型發展歷史關口的煙臺來說,必須要突出流程再造、破除發展瓶頸。 9月30日,煙臺市委市政府印發《聚焦五大領域加快流程再造工作實施方案》。一場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政務服務變革在我市正式拉開帷幕。(10月8日《煙臺日報》)
在“數據智能”技術創新應用驅動下,實現制度創新的關鍵點在哪里?答案是各類資源數據實現共享,進行分析與決策支持。具體來說,依托數據智能技術,將多部門、多系統間的數據整合,支持海量、實時的數據處理,同時提供ETL、數據挖掘等大數據技術服務,幫助組織構建統一的數據分析展示平臺,有效提升效率,可廣泛應用在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商業管理等領域。
今天,我們聚焦“數據智能”技術創新應用,選取政務服務制度創新、安全生產制度創新、人才培養及引進制度創新三個視角,解讀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協同發展關系。
數據智能與政務服務制度創新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正在加快建設網上綜合服務平臺,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構建快速、精準、高效、安全的數字化辦公流程和政務服務模式。
以金佳園股份稅務服務創新為例:通過接入新的數據采集終端(如攝像頭)或者連接用戶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業務管理系統等,打破數據孤島,將稅務信息數據進行有效集成,構建區域數據中心或大數據庫,打造覆蓋區域稅務數據資源系統,實現整個區域范圍內的數據交換與共享。在此基礎上經過統一管理,集中處理,可同時滿足區域內各級組織架構的監控、管理、查詢等應用需求。同時,通過硬件顯示產品對數據資源進行實時動態監測,為稅務人員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數據信息化查詢、分析、優化決策等服務。
整體來說,基于政務數據資源歸集的數據共享和智能化應用,是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的重要基礎。通過充分運用數據智能,持續推進“智慧政務”建設,一方面助力政府部門強化頂層設計,明確責任分工,搞好協同配合,有效破解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問題,實現上下貫通、左右聯通,促進資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助力政府部門推行“不見面”審批、“一張網”通辦、“一站式”辦結等創新服務模式,深化制度改革與制度創新。
數據智能與安全生產制度創新
數據智能技術的誕生,使我們具備了獲取海量數據和處理規范化數據的能力,而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提升數據智能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應用至關重要。
以金佳園建筑工地施工現場管理為例:某在建工地上裝有24小時實時運行的高清攝像頭、各類傳感器、環境監測儀器,它們會將實時采集的各類數據傳送到一個大數據處理平臺,通過該平臺不但可以完善工地施工現場管理,有效降低事故發生頻率,還可以嚴防揚塵產生,杜絕各種違規操作和不文明施工行為;在線監測pm10、pm2.5、噪聲以及基本氣象信息,達到超閾值界限可以進行報警推送,同時平臺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可視化展示界面,輔助監管者和用戶決策。
整體來說,通過對安全生產領域數據信息的開發應用與共享,可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推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同時,可助力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以技術創新實現精準監管、關口前移、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度,為解決安全生產事故總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波動反復等重大安全問題提供數據決策支撐。當然,數據采集越全面,掌握的安全生產分析維度就越多,數據分析的洞察力就越強,安全生產分析、預測及各類安全生產決策就越精準,從而真正實現安全生產智能化管理和安全生產制度優化創新。
數據智能與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度創新
一直以來,大力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贏得國家和區域競爭優勢的戰略性選擇。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戰略的創新驅動。如何在創新實踐中發現、培育和凝聚人才,是國家和地區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研究和實踐課題。
以金佳園股份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創新基因由點到面逐漸滲透到制造業生態體系的每一個角落。依托數據智能技術,協助用戶構建和開發深入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全鏈條的、具有行業屬性的業務和能力,積極的打通從“生產第一線”到“企業決策者”的全鏈條通路,以極低的成本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滿足企業的生產、銷售、研發、設計、管理、售后、物流、信息化建設和安全等各個方面軟硬件需求。在此價值生態體系中,核心價值是人才,創新主體也是人才。數據智能技術支撐了企業基礎人才的實際操作、企業管理人員的內外部關系協調、企業領導者與專家的洞察和決策等重要環節,更完善了企業智庫生態、豐富了產業知識圖譜,進而進一步促進組織單位形成新的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度,包括基層崗位匹配及培訓,職業經理人聘任,高校、科研院所技術專家引進及合作,戰略布局咨詢師協作等因素。正所謂:培養一批人才,引進一批人才,凝聚一批團隊,新興一批產業,帶動一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整體來說,如何在創新實踐中發現、培育和凝聚人才,是國家和地區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研究和實踐課題。事實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感召下,我國為數眾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正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上不斷突破創新,并結合社會需求打造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服務社會、惠利民生”的產品及服務。對于一座創新型城市來說,強大的政策支持、產業基礎和應用背景、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市場需求,同時科研院所、高校林立,這些都將給眾多投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的企業、高精尖人才以及大量的基礎性和應用型人才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進而最大限度的激發用人單位進行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度創新,企業創新發展則有了“活水源頭”,既然開發出一個技術群落,更能開辟出一個產業生態。
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數據智能已為各行各業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成為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一個突出亮點和重要路徑。最重要的是,加快推進數據智能應用,需要正確認識技術與制度的關系,找準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契合點,統一布局、協同發展。一方面,通過“數據智能+”的發展方式,單位組織可快速且直接地連接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從而在演進中形成更多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一方面,社會各界應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學技術應用、加快推進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各類支持性制度,也是各類制度改革和創新的重要內容。煙臺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并獲批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具有政策環境優、工業基礎雄厚、海洋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等獨特優勢,因此,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前,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珍貴,而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協同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